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11阅读
  • 0回复

“微”公益需要“大”扶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4-19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微公益"成为不少网民学雷锋、做好事的一个新途径。记者发现,一些微公益活动,实施时受到不少因素制约。近期,福州网民为帮助平潭尿毒症少女吴玲的"微公益"活动,就缺少微公益管家,而迟迟不能启动。

  “微公益” 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它是社会成员之间通过日常的“顺手一帮”来实现共同互助的一种民间“微慈善”形式。虽然某一个人并没有亿万的身价、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微公益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将人们的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在国外,“微公益”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并且有影响力巨大的捐款网站,但是国内目前的“微公益”却遭遇尴尬,很多官方的慈善组织往往不愿意接手“微公益”的捐款,因为这不仅仅是增加了相关机构的工作量,而且如果捐款救助的对象费用不足,后续的费用补充往往让这些慈善组织很头疼,就像福州平潭的尿毒症少女,明明这个女孩子急需急需救命钱,同时也有很多网友愿意通过“微公益”奉献爱心,为挽救这个少女的生命而出力,但按照规定,这样的项目必须有慈善组织“认领”,并对捐款进行管理。可组织者找了几家,对方都说要“再考虑考虑”,问题是这一“考虑”,就都没了下文……

  所以,从福建这个尿毒症少女在接受捐款中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微公益”慈善活动继续国家有关部门设计一套更加成熟科学的“微公益”活动的管理办法。因为在传统的慈善机构公信力大打折扣的今天,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管理办法,让相关慈善部门来接手,一方面效率比较低,另一方面因为这些机构财务的不透明,大家的捐款意愿必然会降低,所以为了让这些微小但却是必须的捐助能够及时、顺利的发挥救助作用,必须单独有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来负责“微公益”的捐款项目。

  另外,对于“微公益”,我们也不能仅仅盯着到底筹集了多少钱,救助了多少人,而应该在公益组织的活动中,更加广泛的传播一种“时时处处可慈善”的理念,让公益慈善的精神随着这种“微公益”活动深入人心,最后达到“大慈善”的社会氛围,这也是“微公益”的另外一个社会功能。

  对于一些慈善组织在接受“微公益”捐款时候的推诿和顾虑,相关部门的领导是否也应该认真反思一下,这样的推诿或延迟,有可能耽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无论怎么样,让善款最快速度到达受捐人手中达到救助目的,这才是慈善的本义,也是慈善组织的责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