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78阅读
  • 0回复

爱心要能容得下一个放大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7-06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近日,沈阳百岁老人关英汉因为芦山地震灾区捐出全部存款一时成为网络与媒体的焦点人物。一些网友赞其为“最美爷爷”,而也有网友质疑老人曾多次捐出“毕生积蓄”可能涉嫌慈善造假,甚至有网民怀疑老人是给红十字会“当托”“当枪使”。(5月1日《新华网》)

  对于这件质疑爱心事件,有很多网友反对,认为伤了爱心,伤了老人。其实,笔者更多地将之理解为对爱心的关注,只有监督之下的爱心才会更加美好。正如事件的发展一样,始于质疑,终于敬佩。正是在不断的质疑中,才能让我们的慈善事业向前进,让我们的爱心更柔软。

  我们来看看网友的质疑合不合理:一是老人屡次“捐出毕生积蓄”;二是,老人钱款来源;三是是否为“捐款托”。这样的质疑虽然有点残酷,尤其是对于一个老人。但是,我们却不能说这样的质疑毫无道理。正因为有了质疑,才有了新华社的进一步求证。原来老人有这个能力,他有足够的退休金;家庭子女没有负担;老人一生热爱公益事业;“多次捐出毕生积蓄”是个别媒体表述的问题,大多媒体给出的表述是“近年来全部存款和利息”。

  有了质疑并不可怕,这都源于公众对慈善事业的关注,也是善心的一种。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奉献爱心,更要关注爱心。从质疑到答案,这是一个圆满的“爱心之旅”。

  从质疑爱心的事件中,我们要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的爱心能不能容得下一个放大镜,放大镜的存在是伤害了爱心,还是维护了爱心。

  可以说,在任何一次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爱心,而是对爱心的监管,也就是说没有给爱心配上一个放大镜。在缺失了放大镜的时候,爱心有时候就不再是原汁原味:口号式的捐款后留下的是一片唾液;举牌式的捐款后留下的是一张废纸;义演式的捐款后留下的是一片嘈杂;义卖式的捐款后留下的是雾霾一片……更有甚者借助捐款热潮炒作产品、成就企业、违法犯罪。

  如果,我们没有用放大镜看爱心的勇气,是不是就会更加猥亵了公众的爱心呢?当今日红十字已经坦诚汶川地震8千万善款未按指定项目使用的时候,当香港市民不愿捐款源于失信的时候,我们的爱心就真的需要一个放大镜了。

  用放大镜来检阅我们的爱心,不是给爱心添堵,而是为了爱心的放大,它放大的不是诟病,而是爱心的正能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放大镜,才会让爱心举动发挥最大的效果,造福更多的需要被帮助、被温暖的人。

  让爱心在质疑声中成长,才是有意义的。反之,仅仅靠诚信护翼的爱心可能会是放出笼子的老虎,因为人心隔肚皮,盲目的信任就是缺少了规范的美好。 (文/郭元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